你的手上有成堆的35mm底片嗎?還是老是對店掃不滿意呢?口袋不夠深,又愛拍底片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台底片掃瞄器.
這台底掃有3600x7200dpi的光學解度.線性CCD;使用IR及白光LED為光源.
適用的作業系統:Windows XP/Vista/Win 7(32bit,64bit)及Mac OS X.
使用的介面為:USB 1.1/2.0
電源規格:輸入110V-240V 輸出12VDC/1.25A
體積為:27.8cm(長)x 16.9cm(寬)x 7.0cm(高)
重量約為1公斤.
附贈的掃瞄軟體為:CyberView X
這套軟體有點陽春,但我手頭上沒有別的掃瞄軟體,只有用它來試掃.
掃瞄的底片種類選項有Negavite(負片),Positive(正片),B&W(黑白)
每種底片內又內建有幾大廠的底片預設模式像Agfa,Fuji,Kodak...等.
這裡我使用原生模式(Generic)裡的RAW Image來測試.
在喜好設定方面:[掃瞄設定]
我的設定值為:
[預覽掃瞄解析度]設為"600dpi",預覽看起會比較大和清楚.-->這個是預覽用的解析度和掃瞄無關.
[色階模式]設為"8bit"(另一個選項為16bit)--->一般數位化底片用8bit就夠了,掃瞄速度也會比較快.
[掃瞄模式]設為"一般"速度比較快,畫質也不會比"品質"差很多.
[預設掃瞄解析度]保持預設值1800dpi就可以了,除非有螢幕使用以外更大的需求.
在[進階設定]裡:
自動曝光,自動Gamma,柔化雜訊這三項我都選擇不設,除了可以加快掃瞄速度外.
也可以用ICE/ROC/GEM來取代.
只留下"標準掃瞄範圍"的區域,方便在預覽時固定好圈選的大小.
最後一頁就是這個軟體標榜的ICE/ROC/GEM三強項.
為了做對照組,先將這些功能都關掉,掃一張來看看.
按下SCAN後,會出現如下的視窗,可以設定輸出的檔案為tiff或是jpeg,我是設定jpeg.
什麼都沒開啟掃出來的照片品質蠻糟的,照片上的刮痕清晰可見,色彩也失蠻真.(點下圖可看放大圖)
那ICE是幹嘛用的?以下就是官網對ICE的說明:[延伸閱讀]:如何掃描有損壞的照片?——淺談ICE技術
PrimeFilm 7250u 內建Digital ICE功能可移除掃描影像上灰塵、刮痕與指紋。 PrimeFilm 7250u掃描時除擷取
影像的RGB 三原色外,擷取額外的紅外線波段偵測底片表面的刮傷或髒點, 以進行必要的數位化局部修護。
接著就來試試ICE,把ICE功能給勾選起來,再掃瞄一次.
這次掃出來的照片,很明顯就把底片原本的刮痕,都除乾淨了.(點下圖可以看放大圖)
再來是ROC,ROC是中華民國嗎?我一開始以為是...XD,看了官網的說明才知道是色彩重建功能.
這個功能跟"自動Gamma"功能使用起來很類似,所以前面才說要把"自動Gamma"給關了.
可調整式的Digital ROCTM功能,可修復褪色的影像,呈現出華麗與更棒的影像色調,成年照片也可以重建天日。
接下來把ROC功能勾選起來,由於掃的是負片,所以選負片.ROC的值用預設的50.
在使用ROC時這個軟體有個bug,勾選ROC後, 一定要先預掃瞄一次,ROC才會生效,然後再做正式的掃瞄.
使用ROC處理過後,照片很明顯變的不一樣了.(點下圖可以連結大圖)
最後就是GEM功能,這個功能跟降噪軟體一樣,所以如果你有別的降噪軟體,或是你想保有底片的顆粒感,可以不用它.
可調整式的Digital GEMTM均化影像的顆粒現象(高速(高ISO)底片拍出相片的常見問題), 最後呈現出整體平順的掃瞄效果。
同樣的,把GEM勾選起來掃瞄看看.
同樣的,仔細看放大圖,果然顆粒和雜訊變平緩多了.(點下圖可以連結大圖)
基本上底片掃到這種程度,再稍微後製一下,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水準了.
以一台不用一萬元的底掃來說,這台可以解決我這裡成堆的舊底片堆積的問題了.
貴的底掃買不起,也不好買,送店掃又常常掃的亂七八糟的.
如今又多了個選擇.這算是窮人的福音啊.
以下是完成圖,做一次降噪,縮圖銳化.
以下是店掃的對照圖,這次這支底片,沖洗店把我整卷都掃成偏紅偏暗,害我很頭大...幾乎每次拿去掃的品質都不一樣.
(一樣點小圖可以連結到大圖)
[延伸閱讀]如何掃描有損壞的照片?——淺談ICE技術
引用的部份圖文版權皆屬原創者,本人並無侵權之意,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