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全程都會在大太陽底下拍照才會裝ISO100度的底片.
否則我大多習慣裝400度底片來拍照,所以這次實拍是用fuji x-tra400底片.
要拍攝前,要先大概了解一下相機的操作介面和功能,這裡有Canon demi EE17 manual 英文說明書下載.
下圖是demi EE17的觀景窗內的資訊.
第一次使用demi 拍攝時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在構圖時常會超出中間的框框,導致拍出來的照片被裁切掉.
這個也算是半格機的缺點吧,由於觀景窗已經很小,中間那個構圖的框更小,所以在構圖時眼力要夠好.(偏偏我是眼殘)
左上角那個Parallax Correction Frame是在近拍(1m內)時用來做視差校正用的.
再來最重要的資訊是右邊的測光錶,使用Auto模式(demi為光圈先決)它會將指針自動指向最佳的光圈值.
至於下面的對焦指示,我個人不習慣用,我都直接用對焦環上的距離去估焦,會比較準確.
由於demi的觀景窗是直幅構圖,所以很適合拿來拍人.直幅構圖時不用轉機身預設就是直幅了.
相反的,如果要做橫幅的構圖時,就要將機身轉垂直,這個跟一般的相機正好相反.
由於demi EE17具有f1.7大光圈,所以想要拍出淺景深是很容易的事.
拍攝時只要注意:
1.構圖,要有明顯的前後景被攝物(廢話,但是常有人還是搞不懂).
2.使用AUTO(光圈先決)要控制快門使測光錶光圈限制在f2.8~f1.7(也就是大光圈).
就這樣很簡單就可以拍出淺景深的照片了.
以下圖來說,對焦點在距離我大約3~5米的MD,調完焦距,再核對一下測光錶,將快門調快使光圈開到大光圈,構圖,就可以拍了.
但是它也是有限制的.
1.由於demi EE17最快的快門速為1/500,如果遇到強光,很難搭配1/500的快門還能更到大光圈而不爆錶過曝.
當然如果你要的就是那種feel,還是可以用手動M模式去拍攝.
2.不管你用什麼相機,攝影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所有的限制也都一樣,像下面這張,由於現場缺了補光,所以MD不管你是用機皇還是
什麼相機去拍,他的眼睛永遠不會自己生出眼神光的.
使用底片機和使用數位相機最大的差別在於不能預覽和不能靈活變換ISO.
其它只是性能上的差別,在拍照的原理上完全都是一樣的.
重點還是在於用光.
這張是用反光板補光.
這張可以請MD仰看天空,吃天空的光.
再來是街拍的測試.
用36張的底片來街拍,感覺好像有點浪費,但是張數如果X2,那在按快門時就心情舒暢和大膽多了.
這個也是半格底片機的優勢.
我個人覺得demi EE17很適拿來街拍.
1.它擁有大光圈和1/500快門的"大"range(以那個年代這種小相機而言,非極端環境很夠用了).
2.機身小而"輕"(這個當然也要跟當年的機器或大機器來比,但我個人覺得它還蠻沈的(金屬機身)).
3.估計對焦看起來好像是缺點,但是只要你熟悉了距離感,反而是優點.對於盲拍和街拍超好用的.
4.超乎想像的測光精準,這點我倒是很吃驚,以那個年代的機器來說,現今看起來還是很準確.
通常像這種大的景物開無限遠構圖按快門就可以拍起來了.
連續這幾張都是從美麗島站2號出口進入捷運站連續拍的,焦距都是無限遠.只要一邊走一邊按快門就拍起來了.
超EASY.
為什麼說它的測光很精準,從這個電扶梯搭下去,我前後拍了兩張高反差的照片,都能很正確的曝光.
我什麼都不用調,按快門就好了,很難想像這是四十幾年前的機種.
同樣一條電扶梯,相反角度,都能快速且準確的曝光.
要裝幾度的底片,在你想要出門前就要先想好,我預計出門會到光線較弱的地方,所以我選擇了400度的底片.
一般來說,除非全程都在大太陽下,否則我都裝400度.
有數位相機的朋友可以試試在類似的場景拍拍看,就可以知道我為什麼很驚訝它的測光精準了.
一路走到月台,也就一路拍了下去.拍久了,看到就估距,這張大概3M.
蹲下來拍一張,用什麼相機都一樣,該趴還是要趴.這張估焦5米,由於裡面蠻暗的,都不用擔心光圈變太小.放心拍就對了.
不放心還是可以瞄一下測光錶是否under.
用估焦的好處是,盲拍很好用,demi又長得很可愛,很沒有威脅性.
這張估焦車箱外的高雄車站,明顯可以看到乘客有點在焦外.
ps:正義魔人別砲我,我就只是純粹街拍.
為什麼說估焦好用,像這張焦設無限遠,很容易就可以把近景給模糊掉,拍照時只要構圖按快門就好了.
至於光圈這個變數在進這個車廂拍第一張時就搞定了.除非...
整個環境光"大變",再橋一次就OK了.
但如果你沒有景深變化的要求,全程自動就好了.
其它的照片在Canon demi EE17實拍這本.
基本上這樣拍下來,demi EE17不管在規格或實拍上真的可以算是史上最強的半格底片機.
除非日後還會出新的半格底片機,否則的話我個人認為,它真的是目前地表最強的囉.
讚啦,改天有空再來接外閃試拍,或是玩玩它的B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