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幾乎人手一台DSLR的今天,還是看到蠻多人在問婚禮攝影的問題,這個題材真的有那麼難嗎?
其實想要拍的"很"好,真的有難度.因為婚禮的流程是變化莫測的.
如果你不是經驗豐富的攝影者,很多狀況的光影變化或是隨機的反應你將無法反應,錯失很多畫面.
我很讚成郭大爛說的"婚禮攝影就像是一場戰爭",而攝影師就像拿著武器的小兵,如果你對你的武器(相機和鏡頭)不熟練.
你在戰場上陣亡是必然的事.但那就表示武器一定要很好嗎?那又不一定.
總之相機和鏡頭如果是武器,熟練器材的使用才是生存之道.
由於婚禮相關的資料很多很雜,我光構思和整理照片就花了一星期還弄不完.
目前概略整理暫時分成四大部份,分別為:
1.迎娶前準備.
2.迎娶.
3.宴客.
4.其它.
這篇是第一部份.
大家最常問的:到底要用什麼器材才能拍好婚攝?
1.機身:
只要反應比小DC快就可以拍了,這裡的反應快不是指連拍,而是指對焦的準確和快速.
現在隨便一台低階的DSLR都很強,不管在ISO(至少ISO800以上堪用就好)或反應.
最好是有熱靴可以外接閃燈(現在好像也找不到沒熱靴的DSLR了).
至於備機,我個人覺得不需要,我相信你自己比別人還要清楚自己相機的狀況.
如果你是習慣使用中央點以外的點來對焦構圖的人,我建議你要改變習慣,改成全部使用中央點對焦再構圖的方式.
因為大多數的婚禮流程是沒有時間讓你慢慢按導航鈕對焦的.
2.鏡頭:
最好一鏡到底.一方面省去換鏡的麻煩,也可以專注在攝影上.
以棒球來比喻:"守備範圍"在標準變焦焦段最適合.
也就是說(以35mm規格論DX請自己轉換)廣角端在24mm~28mm(拍帶景和活動及團照不漏接),望遠端在70mm~以上. (做特寫用)
3.外閃
最好有一支,除非你確定整場婚禮都不會在昏暗的室內拍攝.
有了外閃,又可以解決另一個常見的問題:一定要用大光圈鏡頭嗎?
有大光圈鏡頭"守備範圍"更廣,當然是最好,但沒有就不能拍嗎?
只要有外閃,用小光圈甚至KIT鏡還是可以拍的,重點還是焦段要適合.
另外,最好是使用有TTL的外閃,是不是神燈或原廠我個人認為不重要.
外閃只是輔助用.整場婚禮也不全都是在鳥七媽黑不見天日的地方拍.
4.輕便
婚禮攝影講求機動性,我想大家也不是藍波,用不著背著一堆器材在身上.
也更能專心在拍照和觀察新人及賓客的一舉一動,最重要的是我不會累死自己.
對婚禮攝影來說,表情,動作和氣氛的捕捉遠比所謂的"畫質"來得重要多了,所以ISO該開就開下去.
我後來用的Tamron B005被很多網友評為大爛鏡,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很好用.幾乎後來都是用它一鏡到底.
焦段適合,還有大光圈,防震,又輕便,我不知道它到底爛在哪裡???
一開始我也會嘗試各種鏡頭組合,後來我發現,只要一機+標準大光圈變焦鏡就很好用了.
最多再加一個輕便的標準或廣角超大光圈定焦鏡.
5.用心和溝通才是最好的器材
為什麼很多新人喜歡找自己的親友幫忙拍,因為大家熟,很容易在鏡頭前呈現出自然的表情和畫面.
有些新人比較新潮,可以接受超廣角甚至魚眼的變形,有些也可以接受黑白照片.
但大多數的新人是很討厭照片變形的,所以事前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新人喜歡什麼?忌諱什麼?有什麼特殊的要求或喜好...,這些都是需要溝通和觀察的.
6.平時的練習
有些人愛拍景,在婚攝用不用得到?當然會.
婚攝就像攝影大雜燴,只要你平常學的多,用到的就越多.
像我平常沒事就愛拍人像,有外拍的場子就會去參加,不但可以練功還可以會友.
整場婚禮的主軸都是由人構成的,所以你說拍人像重不重要?
總之,買了相機,平常有空就做各種不同題材的拍攝,和你的機器熟一點.
婚禮攝影說穿了,就是這些平常瑣碎的人事物的組合.這個在後面的文章會看到.
7.後製
在拍攝時我盡量減輕相機的負擔,一些降噪或什麼耗用資源的功能我幾乎都關掉.
因為我家裡還有一台配備不差的電腦可以幫忙做好這些事.
如果你真的要保險,拍RAW檔就對了.
當然,你如果是堅持不後製的人,我只能說你損失很大.
為什麼寫這篇,純粹是看到很多朋友常常在問如何拍婚攝的問題.
我自己不是多專業,也沒拍的多好,只是正好手上有一些照片和經驗,稍微整理一下流程和心得分享.
希望對想要拍婚攝,又擔心自己器材不夠好而卻步的朋友做個參考.
講一大堆,重點就是:只要你有心要拍,用kit鏡也是可以拍婚攝.
如果只是幫朋友拍拍婚攝,犯不著再花大錢去投資,除非你想靠這行吃飯.
希望拍婚攝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最好人人都可以拍婚攝.
1.[迎娶前準備]-女方
首先,不管到什麼場地,要先觀察現場的光線和主光源在什麼地方.
有自然光就盡可能使用自然光拍攝,真的需要補光再開外閃.
而一般拍婚禮大多從女方開始化妝開始拍
通常從新秘開始化妝後一個小時開始拍比較適合,因為這個時候新娘至少上了底妝.
可以做一些化妝細部的特寫,也可以著重在與家人的互動.順便和新娘聊聊,讓他習慣鏡頭.
最常拍的就是化妝的特寫,但最好是上了底妝後再拍,除非新娘不在乎素顏照片.
通常新娘禮服也可以特寫拍起來,或是與人物結合拍攝.
家裡的母親姐妹們也通常都會一起set-do,也都可以一起拍起來.總之就當成家庭聚會一樣的心情去拍.
試著變換不同的角度,360度,或是高角度與低角度,像這張的構圖就蠻有趣的.
我一直覺得自然光是最好的光,但是可遇不可求,必要時還是需要閃燈輔助.
室內用光有一個小經驗值:
如果室內有自然光照射進去,ISO開400以上.
如果室內沒有自然光只有人工光ISO開800以上,至於噪訊先不用管它.
有噪訊的照片比手震的照片好多了,而且還有軟體可以修正.
也不必害怕逆光拍照,往往逆光拍起來反而更有feel.
這些平常在參加人像外拍或是拍家人時都可以自己練習的.
新娘家中一些值得記念的小物小品也可以順便記錄下來,像獎狀或照片之類的在等待化妝時都可以仔細觀察拍下.
像這種拍小品的能力相信也是一般喜歡拍照的朋友很拿手的,怎麼拍?還是要靠平常多練習.
平常不管拍什麼,幾乎都可以在婚禮攝影的場合用的到.
舉凡新娘家的家人互動(這個會在第4部提到),家裡的小物,婚禮小物像這張"帶路雞",都可以拍起來.
台灣的一些傳統婚禮植物也不要放過,怎麼呈現就看你自己.
有些飯店或家裡會供應甜湯或湯圓等湯品,這些細小的小品都是可以拍攝的題材.
拍攝時盡量別干擾到女方家人的正常運作,攝影禮節還是要顧,記得不定時回新娘
房間和新娘聊聊天,順便看看妝化好了沒.
新娘換好禮服後,別忘了衷心的誇讚她真的很漂亮,其實真的都很漂亮.
新娘化完妝穿好禮服會將訂婚所交換的首飾全部穿戴在身上,這也是拍照的好時機.通常幫忙穿戴是自己的媽媽或姐妹.
別忘了隨時更換角度拍攝.有自然光就盡量利用自然光,ISO開高都無所謂.
如果你仔細觀察,女孩子在化妝和配飾品時,是相當柔美和細緻的,像這張媽媽在幫新娘戴傳統的紅花.
在拍攝的過程免不了有親友會來拍合照,這個算是基本款的基本功,當然除了這些合照外,做一些特寫也相當不錯.
新娘子除了拍婚紗照外,通常都希望結婚當天的白紗也能拍下來當記念,所以有時
婚攝又要充當婚紗攝影師的角色.其實在國外婚紗和婚禮記錄通常都是一起的.
所以他們收費昂貴,也需要一到兩位的助理,和一大堆的器材,但在台灣這兩樣
是分開的,早期也只有婚妙,婚攝也是近些年才慢慢風行起來的.
所以台灣的婚攝就多擔待吧.
利用窗邊的側光,可以拍人拍的又柔又美.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與新娘之間的互動,以觀察者的角色,默默的記錄起來就好.
我不太讚成攝影師去主導拍攝,除非是拍全家福,否則我個人覺得婚禮攝影師的角度就是靜靜的觀察用心去拍攝.
新娘和家人的眼神和親密的接觸,比起什麼鬼影耀光重要多了.
不管是lowkey還是highkey的拍攝,都有它們特有的感動和視覺效果.
有時結合有趣的時事,像新聞,日曆,報紙等也可以拍出有趣味的畫面.
像這張是凡那比當天拍的.
當然在新娘家或住宿的飯店裡不是只有這些可以拍.
這裡只是以新娘為主所提出的一些參考.
2.[迎娶前準備]-男方
通常婚攝只有一個人的話,大多會從女方那邊開始拍攝.
而錄影師大多會從男方那邊開始拍攝.
但有時候還是會有從男方那邊開始拍攝的狀況,不管如何,士兵收到指令.
就是上戰場打好仗就對了.
通常男方那邊不外乎就是迎娶車隊的佈置和車隊路線及各種迎娶物品的準備.
像這場新人要求在六點前完成迎娶,在冬季的早晨,我的機器幾乎全程開到ISO1600~3200的極限在拍.
這場也是,男方的伴郎正專心的綁著紅緞帶.
同樣一個角度,換白天拍,拍法又不一樣了,你說婚攝流程光的變化大不大?
除了露臉的照片,有時用no face的拍法也蠻有想像空間的.
任務的分配和一些迎娶的物品,像鞭砲,香柱,花束...等都是可以拍的小品.
如果在大清早,盡可能拍出寧靜又忙碌的感覺.這裡高ISO就有用武之地了.用閃燈的話反而會把氣氛給破壞掉,所以到後來,非不得已,我寧可開高ISO有雜訊也不要用閃燈.
有時候男方家和女方住宿的飯店距離很近,就要更早去拍女方完再趕到男方家拍攝.
通常如果女方家離男方家很遠時(例如台北高雄),大多會安排女方前一天先投宿在男方家附近的飯店.
而飯店就成為女方臨時的家.
等一切準備完成,時間到車隊就準備出發了.
其實真的要拍,光一個新娘家可以拍的東西多不勝數.
但我覺得不要太複雜化,因為我並不是那種狂拍型的攝手.
在這裡也只是提供一個大的方向供攝影同好參考.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當然新人也可以參考,既然請了婚攝(不管是花錢還是請朋友幫忙).
就要全力投入"演出",把自己當成當天最閃耀的主角和明星.
如果主角都不投入演出,再怎麼強的攝影師也拍不出好東西的.